参考项目:coleam00/context-engineering-intro(8k+ ⭐)
Context Engineering(上下文工程) 是让 AI 编码助手端到端完成任务的关键方法论:与其“花哨地写提示词”,不如系统化地“喂给模型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上下文”。相比 Prompt Engineering(提示工程),它强调完整的项目规则、示例、验证与闭环执行。
为什么需要 Context Engineering
- 减少失败:大多数“代理失败”是上下文缺失而非模型能力问题
- 保证一致性:强制遵循项目约定、代码风格与测试标准
- 支持复杂特性:提供足够上下文后,模型可以完成多步实现
- 自我修正:通过验证与测试回路自动发现并修复问题
正如项目 README 所述:Context Engineering 是“写完整剧本”,而不是给模型贴一张“便利贴”。参见项目说明的“What is Context Engineering”章节。项目链接
模板结构一览
该仓库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目录结构(节选):推荐工作流
- 在
CLAUDE.md设定项目规则(代码结构、测试、风格、文档等) - 编辑
INITIAL.md描述要实现的功能(包含示例、文档链接、注意事项) - 在 Claude Code 中运行:
PRPs/xxx.md 后,继续执行:
INITIAL.md 编写要点
- FEATURE:明确、可验证的功能描述
- EXAMPLES:在
examples/放入可复用代码模式,并说明仿照内容 - DOCUMENTATION:罗列 API、库文档、MCP 资源等链接
- OTHER CONSIDERATIONS:鉴权、配额、性能、常见坑等 项目 README 对比了 Prompt vs Context Engineering,强调“提供完整上下文与验证”的价值。查看 README 相关部分
与工具链的配合
- 与
Claude Code Router配合:为不同子任务提供合适模型与路由策略 - 与
Claude Code Templates配合:批量生成项目规则、命令与监控 - MCP 集成:接入 GitHub、数据库、构建系统等,为实现与验证提供能力
最佳实践清单
- 在
examples/中放入“你希望模型模仿的代码”。示例越多,效果越稳定 - 用 PRP 的“验证关卡”把质量把控为必经步骤,确保测试与构建通过
- 明确“成功标准”和“退出条件”,避免无限制迭代
- 把“团队共识”沉淀进
CLAUDE.md,让助手天然遵循规范 - 适度拆分多 PRP,分别聚焦不同子域(如 API、前端、DB 模式)
什么时候选 Context Engineering
- 需要“端到端”地交付一项功能,而不仅是代码片段
- 团队多人协作,需要让 AI 助手遵循一致的流程与标准
- 跨领域集成(前后端、数据、CI/CD、文档),需要完整上下文
参考与来源
- 项目主页:
coleam00/context-engineering-intro - What is Context Engineering 章节:
README#what-is-context-engineering
许可证:MIT(请遵循原仓库 LICENSE)。
本文根据上述仓库的内容梳理与提炼,旨在帮助你快速上手“上下文工程”,让 AI 编码助手在真实项目中稳定产出可用代码与文档。
- Claude Code Templates: 配置和监控 Claude Code 的 CLI 工具 - 一个全面的 CLI 工具,用于配置和监控 Claude Code,具有框架特定命令、实时分析仪表板和独立组件安装功能。
- CUI: Claude Code Web UI - 一个现代化的 Claude Code 代理 Web UI,允许您在任何浏览器中访问 Claude Code,支持并行后台代理和任务管理。